元初赵孟頫提出“书画同源”之说。支持这一主张的后来者,更将诗、书、画、印一同列为画家的基本素养,从而开拓了文人画在元、明、清数代的鼎盛局面。其成就和高度,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。不过,及至近代以还,因历史和政治的原因,这一传统却受到排斥,甚至打压摧残,纵然尚未完全灭绝,也已经奄奄一息,后继乏人。而显而易见,与自身优良传统愈行愈远的结果,已经造成当代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中的地位和竞争力的下降。所幸近年来此种状况已经引起有识之士、特别是中青年一代的反思。一股重新审视和认识传统的风气悄然兴起。不少画家更是极力摆脱近百多年来所形成的偏见和成规的束缚,毅然通过自身的实践去追随前贤的脚步,并且做出了可喜的成绩。贾博鸿就是其中一个。
博鸿出身行伍而酷爱艺事。早年主攻篆刻,同时又研习书法,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;后来更致力于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。可以说,走的正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。中国花鸟画通过青藤、八大之变革,在宋代院画之外,开辟出一片全新的大写意天地,它舍形似而重神似,舍客体再现而重主体抒发,舍描摹而重书写,舍技术审美而重文化审美。使中国画实现了从形而下向形而上的飞跃。同时也对画家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博鸿因为在绘画之处,还同时具备了书法和篆刻的素养,所以较之那种只在独专绘画的作者,他就显示出自身的优势。首先,他的作品没有丝毫匠气、俗气,而是质朴天真,充溢着一种文雅气息。这一点很重要,但要真正做到却绝非易事,其中既是作者的天生气质使然,也同他上述的多方面修养有直接关系。其次,博鸿的作品十分注重发挥线条的审美功能,有意识地把书法用笔和篆刻的金石意蕴运用到绘画中去,力图体现书、印、画同源的思想追求。因而他的作品笔墨虽简,变化却颇为丰富,相当耐人寻味。此外,博鸿的作品在图式方面也力求打破成规,追求一种以意运笔,纵情率性的境界。使人每每想起傅山论书法——“宁拙勿巧,宁丑勿媚,宁支离勿轻滑,宁直率勿安排”的名言。以上这些,构成了博鸿绘画鲜明而可贵的特色;而在当下,无疑也是一种值得称道和提倡的追求。加上博鸿对艺事的崇敬、谦逊、执着、聪敏,其前景必定更加可观。
2006年10月于羊城蝠堂
(作者系原广东省文联主席、广东画院院长)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